找回密码

欧洲舆论为茨冈人撑腰 称有拆帐篷之力不如救经济

2010-9-9 06:14| 发布者: 苏忠富| 查看: 171| 评论: 0

资料图片:目前已有了51个非法吉普赛住居营区被取缔拆除。(图片来源:新华网)

【欧洲时报网】法国正经历世界舆论近年来对它的罕见批判,原因是法国警方正在萨科齐总统的命令下大规模驱逐茨冈人(罗姆人,吉普赛人)。欧洲媒体称法国的作法“令人回忆起盖世太保”,让欧洲“倒退了50年”。

拆茨冈人的帐篷比解决金融危机容易多了

英国《泰晤士报》称“萨科齐驱逐罗姆人令人回忆起盖世太保”。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引述抗议者的话,称萨科齐对待茨冈人的政策是“精神分裂”。美国《纽约时报》批评法国这个“自诩”人权发源地的国家却未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新欧洲》周刊5日登载题为“法国让欧洲倒退50年”的文章。文章说,法国上周通过本国一个法院驱逐了茨冈人,这一行为是可耻的。

茨冈人的故乡印度的《经济时报》认为,法国驱逐茨冈人的行为不仅违反欧盟的自由移动权,还侵犯了基本人权。事实是,不会有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驱逐犹太人和同性恋者,因为人们至少还没忘记纳粹留给大家的回忆。可是,法国政府偏偏觉得,它可以这样对待茨冈人。

伊朗英语新闻电视台在“目空一切的法国支持镇压罗姆人”的报道中称,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将驱逐茨冈人的行为描述为“法国国旗上的污点” 以及“法国的集体错误”。

法国《解放报》说,茨冈人被当做替罪羊。事实上被驱赶的茨冈人并没有正式工作,也得不到多少社会福利的照顾,把他们赶走,根本无益于法国人的就业和福利。文章指责萨科齐是在玩弄政治游戏,把茨冈人的命运当做自己政治的赌注筹码。文章称,相对于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拆掉茨冈人的帐篷实在容易得多。而且,这种驱逐其实毫无意义,因为被驱逐者都是欧盟公民,最短只需3个月就有权合法返回法国。

《巴黎人报》6日谈到此次清理茨冈人宿营地最激烈的地区——卢戈区,当地居民认为,并非茨冈人的到来给这里带来脏乱差,恰恰相反,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城市里被遗忘的脏乱差角落,才吸引了走投无路的茨冈人,出现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的失职。

塞尔维亚《政治报》网站6日刊文说,在塞尔维亚,甚至有“没有吉卜赛人不成城镇”的谚语,为什么塞尔维亚人能容忍吉卜赛人,生活条件更优越的法国人却不能呢?

路透社说,法国左翼的知识分子指控萨科齐在“玩弄种族仇恨这张牌”,并人为地“在公民中制造两个阶级”。

人类如何接纳“他者”

法国爱丽舍宫秘书长克劳德·盖昂近日仍在为政府辩护,他称将驱逐茨冈人和反犹相提并论是“卑鄙可耻”的,因为爱丽舍宫“没有发动对吉卜赛人的清洗,也没有把他们送进死亡集中营”。

法国《世界报》6日的文章指出,茨冈人因为漫长的流浪历史,造成他们缺乏教育,缺乏正常谋生手段,居无定所,也习惯于这种流浪生活,帮助他们成为正常社区的正常成员是一项艰巨而耗资巨大的工作。而包括萨科齐政府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缺乏作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北京《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茨冈人的生活方式独特,历史文化独特,在欧洲和各国被边缘化的历史也很长,所以有时便成了社会的一个“他者”——非我族类、不熟悉的人、有陌生感的人。萨科齐的决断有政治性考量,也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度,因为茨冈人在治安方面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

他认为,茨冈人是非常悲惨的,他们受的迫害在历史上的表达也不是很充分。美国有过黑人问题,亚裔在美国和加拿大也有过悲惨历史。法国驱逐茨冈人一事说明,如何接纳“他者”,既要达到人类理想的高度,又要面对现实的冲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平地对待弱势和少数群体,应该是一切社会的基本准则。此事引起的民粹情绪从长久上看,必然会损害法国和欧洲的声誉。

最新评论


|  关于我们  |  奉献捐赠  |  社区资讯  |  社区影音  |  联系我们  |

欧洲基督徒社区网站——一独立于任何宗教团体。本站的宗旨是向全球各种文化、信仰背景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基督教的平台,


同时希望通过介绍耶稣关于爱人如已、彼此饶恕、服务他人等教导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欧洲基督徒社区Google+

我的微博|Archiver|手机版|

欧洲基督徒社区版权所有 欧洲基督徒社区 © 2010-2014 欧洲基督徒社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