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 2340|回复: 0

[福音单张] 读书万卷惟求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8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想加入

x
一:真理统一的向往

  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古往今来,无论何人总是有困惑,既有困惑,也就需要解决困惑。”

  另有一个明显的事实:“真理总是被人发现,而不是被人创造。”这个常识在自然科学中往往被人重视,而在社会科学中却被众人遗弃。试问,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真理?

  另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在物理学领域,真理的表述公式只有一种,其他表述公式若不与其等价,可断定必是错误。”换句话说,真理的正确表述形式只有互为等价的一种,那么关于真理的错误表述形式也就有无穷多种。

  另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在物理学领域,真理的表述简洁清晰,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却充满晦涩的词语,让人无从把握。”难道,社会科学领域的真理就本应如此?

  对以上问题作出清楚的解答,意味着离真理的王国已经很近了。

二:读书方法的观照

  大凡读书人,读书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种:一般的读书人无论什么书都看,读迄今为止所有大文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自然科学家们及其追随者们的着作,这种人看似努力、博学,实则最偷懒、最容易。

  第二种:稍微努力的读书人至少能做到不看宗师追随者们对其老师的评注和解释,因为有一个很清楚的事实:大师的追随者们实际上并不必读者更能把握大师的思想精髓,正相反,可能比读者知道得更少,甚至还扭曲了不少。换句话说,这种读书方式就是在大师和读者之间不需要有任何中间人,而是大师和读者直接交流,根本不必看大师的弟子及其追随者们的着作。换句话说,对待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他先把作品中所有引用的文献词句全部删除,看看还剩下什么。当然,他比第一种人花了些气力,虽然看的书少了不少。

  第三种:更加努力的读书人并不被作品瑰丽的文采和富于想象力的驰骋而吸引,而是试问自己:这本书是否能解答自己关于世界根本性问题的困惑。他看书时总是先把立于学说基石之上的推论全然抛在一边,直接看其学说的基石和前提。在数学领域有一个清楚的事实:“数学家往往是先确立公理性的前提或假设,那后采用演绎推理来构建一个满足自恰性的理论体系。但公理性前提本身是不可证明的,且被毫无疑问地予以接受。”在社会科学领域,情形往往不是这样,许多人首先就不确立公理性的前提,更谈不上严格保证自己的学说无自相矛盾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常年累月地向世人抛出自己独创性的杰作,当然对于这种创造手法世人并不关心,也谈不上深究是否有不妥之处,因此他们始终有市场。如果有位作家能抱有如数学家一样的严谨治学态度,那么他是值得尊敬的。事实上,能这样写作的人很少。

  这种读书方法是下了功夫的,说明他正在追求真理,但也处于最关键的时刻,因为此时他必须依靠自己的良知和理性作出一生最重要的抉择。他看的书自然比第二种人又少了许多。

  第四种:最努力的读书人既然已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发现并接受了真理,就全然抛弃“空有虚华外表,而里面却是错误根基和毫无根基”的世人所尊崇的无数假道。人不能只看外表,其实根本就不要看外表,华丽的外表并不意味着其内在有正确而真实的根基,如果能把这一点运用于恋爱上就可避免许多人间悲剧。

  这种最努力且最聪明的读书人敢于抛弃众多大文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以及其他无数家家们的经典着作,少看甚至不看人所写的关于“形而上”方面的书籍,而直接向真理的源泉全身心投入地学习,因为既已找到了真理,又何必在无数谬道上浪费宝贵的生命呢?这不是胆怯的拒绝,而是勇敢的智慧,敢于放弃在谬道上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洞察和批驳,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三:世人对待真理的事实

  很明显,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也就对人产生了不同影响,试把一个人看作一个输入/输出的系统,看看究竟会有什么情形?

  第一种:这种人往往被世人尊崇为博学大家,虽有炫目的外表却不堪一击,因为内中看似有物,其实毫无一物,无疑是个大拼盘。这种人在世界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经常向世人抛出许多自己不明白更不清楚的让人迷惑的作品,但世人却乐于接待他们。

  第二种:这种人稍稍聪明,敢于反抗,甚至最终会发疯,因为他总是与大师和自我对抗,也在不断超越大师和自我,若能端正心态,能被世人作为光明的使者来顶礼膜拜,实际上这是人世间最可怕的敌人;若不能端正心态,过于狂傲则会使自身处于一种疯狂的颠峰状态,一般来说,这种人不多,往往最后会发疯,总是孤独地死去,常常自诩或被人误认为是异类,实际上根本不是,只是谬道上的异类而已。当然,这种人比上述的第一种人稍强一点,通常藐视第一种人,他们的作品一般不多,能看懂的人也不多,因为要读懂这类人写的书首先自己的精神状态也要变得疯癫才行。从付出和收益的角度来看,稍有理智的人是不愿尝试的,实际上这种人只是比前一种人隐藏的更深而已,“五十步笑百步”,属于一类。不过这种人勇于超越的精神可嘉,可惜的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做了错误的努力。

  第三种:这种人比较聪明,一般比较谦虚,至少能做到自己不懂而不去制造作品,始终将自己摆在真理追随者的位置,其精神确实很值得尊敬,这种人一生作品很少,可能只有一本,并且能做到与世无争,其作品符合真道,于社会有益,也能为社会广大有良知的人所接受,只是后代追随者们离他们的老师越来越远,甚至背离了。一般来说,这种人很少,生前不会遭到什么迫害,能得享平安。

  第四种:这种人最聪明,给人感觉极其柔和平安,清楚地知道自己仅是真理的代言人,不会向世人兜售任何一部作品,正相反世人写关于他的作品却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他总是发自内心地乐于将真理无偿与更多的人分享,而且为了真理甘愿付出生命。一般来说,这种人往往会遭到世人的拒绝、辱骂、攻击甚至迫害至死。

  这样,用心的读书人就会发现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人间事实:最宝贵的真理往往最廉价,唾手可得,但被世人所遗弃;而谬道往往价格不菲,被奉为宝玉,为世人吹捧。

  举例来所,心理医生的出现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假如一个人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我想他是不需要心理医生的,相反心理医生倒需要去拜访他。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则治标而不治本,问题的解决总是带来无休止的新问题;二则治本而治标,即“釜底抽薪”法,消除产生问题的条件,自然也就无需解决问题。

四:求索真理的心路历程

  在追求真理及至发现真理的过程中,读书人内在心理认知阶段的变化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阶段:他会对某件事情同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说明他对事情愿意有一个正反两方面的完整认识,在此阶段,最好保持缄默。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男人能具备从女性心理角度看待事情的态度,说明他已经前进了一步。很多人能做到这一点,意味着他已经开始走出自我封闭的局限。

  第二阶段:如果他在第一阶段潜心努力,这时意味着他要开始超越他的老师了,事实上大多数人此刻会怡然自得。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画家要超越梵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他一定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对梵高所处的时代,梵高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特征有充分的把握,并揣摩梵高当时创造作品的心理状态,才能再现甚至超越梵高的传神之笔。实际上,梵高是一个绝顶单纯的人,这倒与真理的唯一性表述很相像,纯一不杂,至精至纯。如果他不能做到比梵高更不可思议地单纯,那么就永远也无法超越他。坦白地说,要让你评价一位画家的作品如何,根本不需要看他的任何一副作品,而是直接了解这位画家一生的经历以及他对于最细微小事的态度,就能对其作品的水准心中有数了,虽然你根本不懂绘画。不过,这种努力还不是真正的努力,真正的努力就是将自己完全投放于所绘画的景物之中,在自己和景物之间没有任何中介,直接用一颗至纯至真的心来会绘画。我一直相信“如果艺术家能再现他所创造的艺术品,那么可以断定这件艺术品不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当然,处于这个阶段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阶段,如果他有良知,他会选择行善;如若内心被邪恶占据,他会选择作恶,而滥用自己的一些小聪明。有不少人在此处开始分流了,如果选择行善的不继续努力,终将被魔鬼所掳走,这是很可怕的,许多伟人仅仅走到这里就停滞不前了,可悲可叹;而选择作恶的人如果不正视自己的良心,必将走向死亡的不归路。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选择行善的,如果真正能与自己内心的灵魂作战,并尽全力追求真理,必然发现终极真理,因为此时他觉知了,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生来就有困惑”,并始终“把自己放在发现真理的位置”,那么他已经做到了真正的虚心,实际上再稍微努力一下,就大功告成了。试想如果将卑微的自己所有的智慧和良知发挥到极致,他必将意识到“必绝对存在着独一的自有永有、全能全知、至真至善至公的上帝”。

  其实,所谓超越也就意味着抛弃,在更精确的层次上说,意味着先前的真理是不够准确的,而是错误的。牛顿定律和相对论就已经充分表明了这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帝的话语绝对正确,其实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人都可被人所超越,而上帝是人所不能超越的;凡是人都不值得敬拜,而惟有上帝值得敬拜”,也就是说,“人所提出的真理只是相对真理,而上帝的话语则是绝对真理且永恒不变”,能认识这点对于成为“上帝的末世儿女”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和死。显然,人类有追求绝对真理的本能,不断地超越相对真理,本身就已清楚地证明了这点。显而易见,人不可能从人那里找到绝对真理,而只能从上帝那里获得。翻开历史的画卷,将古今中外所有知名人物排列出来,很惊讶的发现只有一个人与其他任何人都与众不同,那就是“由童贞女玛利亚感孕而生,自称是上帝的儿子,且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其他所有人皆由父母所生,最终都走向死亡这同一条路。而耶稣基督却如此与众不同,以至于令人惊讶。真理的答案已初露端倪了,坦率地说,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的才干,而是直指人心,直接看他是否具备完美无瑕的独立人格和无可挑剔的人生履历。当我察看耶稣基督整个人生经历时,我不得不发出由衷的崇敬之心。他那最富智慧和最简洁的话语:“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39)坦白地说,当用自己的心灵来体会这句话含义时,我已经彻底接受“耶稣基督就是人世间绝对真理的化身”。至此,真理的道路终于找到了,而圣经就是上帝与人类交通的话语,我又何必舍本逐末去读人所写的“行而上”着作,即直接从至圣者、至尊者、至能者的上帝所默示的——圣经和上帝真先知的预言之灵着作中来获得真正的大智慧,这已经足够了。

  请注意,这是在找到真理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兴趣广泛、勇于尝试的读者不妨把人世间所有学说的基本观点归类并罗列开来,看看对于根本性问题的解答到底有多少种及彼此之间有多大差异。

五:人类理性对人生根本问题的必然推论

  我斗胆提出一些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以供大家参考和批驳。首先要确立世界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很明显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在此我复述几个。

  1. 天地由何而来?

  2. 人由何而来?由什么构成?

  3. 人若有灵魂,死后的灵魂归向何处?死后的灵魂能与在世的活人交通吗?能与世间的事情有份吗?

  4. 人的灵魂是不朽的,还是可灭的?

  5. 世间有无公道?

  6. 正义与邪恶是永远共存,还是短暂共存?是正义永存,还是邪恶永存?

  7. 人生的目的和追求应是什么?

(一)正义和邪恶的理性推理

  对于以上根本性问题的解答,正是我们确立和评判所有理论和学说的依据。有些问题凭借良知和理性,我能作出正确的解答,但有些问题我永远也给不出答案。因此,这样,首先不妨凭借想象力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对每一个问题摆出全部可能的互异(独立不相关)答案,但不要出现遗漏。要确立一个理论体系必须只能依据一个答案,因此,有多少个互异的答案就有多少个依据此答案而构建的理论体系。构建一个理论体系并不难,重要的是选择哪一个前提答案作为构建的基石。同样,在选择理论基石时,这个基石本身是无法证明,且被不言而喻地接受。选择哪个前提答案是不可能通过逻辑论证来决定,有些根本性问题只能根据内心的良知来回答。同时,当我们选择接受关于问题的一个答案时,也就意味着拒绝和否定了其他所有答案。

  例如:凡是内心有良知的人对问题5回答是“世间自有公道”,而不是“世间没有公道”,对问题6最希望的回答是“正义永存而邪恶暂存”,而拒绝接受另外两种答案——“正义与邪恶永远共存”和“正义暂存而邪恶永存”。坦白地说,每一个有良知的性情中人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相信后两种答案,如果是这样,那么对于自己所存在的宇宙会感到莫大的悲哀,而最终会选择宁可不到这个世界上。同样,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从小就明白并相信“世间自有公道”、“正邪不两立”、“邪不胜正”这些人世间的常识。这样,问题5和6就简单地解决了。

(二)生命起源的理性推理

  接下来,看看如何解答问题2?到目前为止,对于人从何处来,有两类主流解释:一则认为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出某一种生命体,由此种生命体演变出人和所有其他生命物种,认为人来源于猴子的进化,即先有猴子,后有人;一则认为所有生命物种皆由全能全知、自有永有、至真至善至公的独一上帝所造,自然人和猴子来自于上帝的创造大工。实际上,仍然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任何生命物种全由无生命的物质自然演变而来,而且每个物种的产生毫不相关。显然,这种解释的成立依赖于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产生出一个生命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同样是解释一必须面对的,而对于解释二来说根本不存在。

  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出生命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事实表明:世界有生命体,那么按照第一种解释,即使通过理性分析得出“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出生命体的可能性”——概率是无穷小且趋近于零的话,但仍然要不得不接受这是可能的。很明显,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无穷小且趋近于零的话,只能有两种态度:一则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则认为即使这样也无妨,仍然愿意接受这是会发生的。好比一个赌徒如果预先知道一盘赌局的胜率很小且趋于零,显然他会选择放弃,或者选择碰碰运气。故而,在这一点上就有了职业赌徒和业余赌徒的区别。作为一个职业赌徒其过人之处并不在于他都能赢多少次,而在于能屡次避免重大的失手。事实上,有许多人是拿着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本来面对整个人生的。从以上分析可知,一个人如果对于极小概率事件仍报以相信并接受的话,那么就根本不可能用逻辑论证来说服他放弃相信,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他自己放弃相信,而选择不信,当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每个人对于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得失是归自身承担的。

  一个人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本不值得吹嘘和炫耀,而在于对想象力大胆地持有谨慎和理智的态度。显然,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对于诸多问题的解决并未进行详细而完备的深思,但并不妨碍其向世人兜售充满漏洞和禁不起检验的学说,更不影响世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和宣扬,因为能真正正视自己缺陷的人毕竟是少数。

  为方便分析,暂且不研究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现在,考虑人和猴子的关系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人和猴子没有丝毫关系,互相不能演变;人和猴子有关系——人由猴子演变而来,或者猴子由人演变而来。这样,答案必定是二者居其一,并且无论选择接受任何一个答案时,必须拿出充分的论据理性地否定其他各种答案。例如:当选择认为“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那么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否定“猴子由人演变而来”以及“人和猴互相不能演变”。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人和猴子的差异到底有多大”的深刻把握上,假设“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成立,那么进化论学者必须清晰地描绘出由猴子到人的演变链中的所有中间过渡状态,同时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以从猴子到人的各个演变体的全部性状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所有中间过渡状态彼此互异,并且彼此相邻的两个过渡状态之间只存在一个性状方面的差异。换句话说,由猴子到人的演变是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为便于分析,假设猴子在此演变过程中每次只在一个性状方面发生变化,逐步向人靠拢,并最终演变成人。

  很明显,进化论认为由猴子变成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年代一步一步演变,那么假设C和D是猴子到人演变过程链中的两个相邻过渡状态,并且C状态在D状态之前,假设P是由中间过渡状态C到中间过渡状态D的转移概率(演变概率),那么由猴子到人演变的概率就是整个演变链中“所有相邻过渡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乘积”,问题在于这个乘积到底是多少?首先,可以肯定P只能位于0和1之间,不能为0,也不能为1。如果P为0,那么整个演变链就成断链,这样猴子最终不能演变为人;如果P为1,就意味着,C状态和D状态是相同的,而这与假设的前提(所有各个状态彼此互异)相矛盾,显然不成立。理性的生物基因分析科学家借助概率论应能忠实地回答这个值到底是多大,可以断定任何两个相邻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都是无穷小且趋于零,而所有转移概率的乘积(猴子演变成为人的概率)自然更是无穷小且趋于零。

  现在,任何人面临着两种抉择:一则相信并接受“猴子可演变成人”,这同时意味着相信并接受“人可演变成猴子”,而拒绝接受“人和猴子不能互相演变”;二则相信并接受“人和猴子不能互相演变”,而拒绝接受“人可演变成猴子”和“猴子可演变成人”。理性告诉我接受第二种选择。也就是说,相信人的后代仍然是人,而猴子的后代仍然是猴子,两者不能相互演变。

  同样,将类似的方法用于分析“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出生命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答案自然水到渠成,概率是无穷小且趋近于零。也就是说,无生命的物质不可能演变出生命体。这样,生物演变的结论就是物种在“不(大)变之中有(小)变”——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之初,将所有生命的物种已经全然造齐,各个物种不能相互演变,但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又产生了同属于一个或者几个物种之下的多个子种(只是性状不同而已),有些物种和有些物种的某些子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同时所有物种都在退化(由高度有序向混乱无序演化),而不是进化(由混论无序向高度有序演化)。

  紧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现在,有两种可能:一则先有鸡,后有蛋;二则是先有蛋,后有鸡,而答案只能是这两者居其一。同时,无论是哪一种答案,有一点是共同的,要保证后代的繁衍,那么答案一必须蕴涵着公鸡和母鸡同时存在,答案二必须蕴涵着公鸡蛋和母鸡蛋同时存在。最后的问题就是“蛋的孵化如何解决”,显然答案一没有这个问题,而答案二却无法解决。勿庸置疑,那就是“先有鸡,后有蛋”。

  因此,人从何而来?只能由全能全知的上帝所造。人不是规律的创造者,只是规律的发现者,而且人总是从错误中认识真理,从错误中不断地调整认识真理的方向,努力达到与真理的吻合。真理可被人认识和掌握,但真理并不总在人手里,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正确,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谦虚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既然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也就不难理解上帝采用“说有即有”的方式创造天地万物。任何人怀疑上帝不可能迅速创造宇宙万物,是因为他本人未能深度地理解“全能全知”,或总是以人的眼光和心智卑劣地低估上帝。我相信真正具备数学和物理学修养的,如果对于规律的抽象性和简单性有深刻体会,就根本不会这么认为。

六:圣经对根本问题的全部解答

  最后,我想借用圣经的经文——上帝的圣言来逐一回答以上所有问题。

  1. 天地由何而来?

  天地是上帝所造。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1:1)

  2. 人由何而来?由什么构成?

  上帝用尘土和生气造人。因此人的灵魂就是尘土所造的身体加上赐生命的灵。

  “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

  “尘土仍归于尘土,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传12:7)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

  3. 人体里面是否有不依赖于身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若有,死后这个“灵魂”归于何处?若没有,死亡又是怎么一回事?死人能与活人交通吗?死人还能参与阳间的事吗?

  所谓死亡,是指当人里面生命的灵,即运行在人里面的生命之气,生命力,离开身体,归回赐灵的上帝时所发生的现象。死亡就如同常话中所说的”断气,”虽然身体中的一些细胞,在人停止唿吸之后仍能存活片时。

  死人就是死人,没有知觉,不能有在世的活人交通,也与世间的事情无份。所有的死人都会复活,按生前所行的受审判。惟有上帝有权柄使死后无生命的灵魂复活。

  “尘土仍归于尘土,灵(气)仍归于赐灵(气)的上帝。”(传12:7)

  “你(上帝)收回他们的气,他们就死亡,归于尘土。”(诗104:29)

  “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头安然下阴间。”(王上2:6)

  “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9:10)

  “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146:4)

  “因为在死地无人纪念你(上帝),在阴间有谁称谢你(上帝)?”(诗6:5)

  “原来阴间不能称谢你,死亡不能颂扬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诚实;只有活人,活人必称谢你,像我今日称谢你一样。为父的,必使儿女知道你的诚实。”(赛38:18-19)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就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不再有份了。”(传9:5-6)

  “他的儿女得尊荣降卑他都不知道”(伯14:21)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4. 人的灵魂是不朽的,还是可灭的?

  除了上帝是永恒不朽的,一切生灵都是可灭的。 “到了日期,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他显明出来。”(提前6:15-16)

  “使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雅5:20)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

  “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什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正要怕他。”(路12:4-5)

  上帝所造的,乃是自由的人。自由的人可以按其天赋的自由意志选择必死或不朽。人类的始祖误用了这一自由,选择了死亡,从而丧失了不朽生命的恩赐。亚当之后的人类也都继承了这一必死的生命。

  但是上帝借着赐下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又将不朽的生命与永远的死亡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供人选择。人可以因着信,而得不朽的生命,也可以选择不信,而走入永远的死亡之中。

  5. 世间有无公道?

  世间自有公道,创造天地万物的上帝是公义的。

  “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诗11:7)

  “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诗119:137)

  “你(上帝)所命定的法度是凭公义和至诚。”(诗119:138)

  “你(上帝)的公义永远长存;你的律法尽都真实。”(诗119:142)

  6. 正义与邪恶是永远共存,还是短暂共存?是正义永存,还是邪恶永存?

  上帝要按公义审判世界,邪恶只是短暂存在而正义和公理永存。

  “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诗7:11)

  “他(上帝)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诗9:8)

  “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创18:25)

  “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比如碎秸,在那日比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玛4:1)

  “看啊,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22:12)

  “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9)

  “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份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21:8)

  “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先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4)

  公义与邪恶只在有限的恩典时期共存。上帝最终要根除邪恶,而且得救的众生将自愿选择不再犯罪。未来世界只有公义与慈爱,而不再有邪恶与灾祸。

  7. 人生的目的和追求应是什么?

  “追求公义仁慈的,就寻得生命、公义和尊荣。”(箴21:21)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

  “但你这属上帝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提前6:11)

  感谢上帝,因他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弗1:4。我们只要正确的运用上帝所赐的自由意志,选择接受这一恩赐,这恩赐就是我们的了。

  正如圣经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确实一个人一旦真正掌握了上帝所赐予的真理之剑,他将有从天上来的智慧,能迅即地辨别任何学说的真伪。“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世间任何一位思想家的卓越思想,也都不过是反照上帝的真理之光罢了,惟有圣灵才是真理的师尊。

七:作知行合一的基督徒

  这样,作为上帝的儿女面临着该选择哪个教会?众所周知,世间基督教的教派林立,混乱不堪。那么一个因认识真理而欲加入教会的人,该怎样行才不致于进入迷惑之中呢?我们有必要学会辩别真教会与背道的教会,学会用圣经来看待一切。以下几条简要的原则可以帮助初信者少走不少弯路。

  1.真正的教会必然是让其信仰完全的建立在圣经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的教训或神学之上;真教会必然是高举基督,有耶稣真道的教会。

  2.耶稣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真正的教会必是遵守耶和华在西奈山亲自赐下,又亲手写在石版上的十诫的教会。

  3.耶稣真正的教会,必按时分粮。他们必有给现时代的特别信息传给世人。而这一信息正是启示录14章三位天使所要传给世人的“永远的福音。”


  以上是作者关于读书方面的一点心得,供读者参考。愿上帝的真理之光感动每个人的心灵,阿们!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忠富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  关于我们  |  奉献捐赠  |  社区资讯  |  社区影音  |  联系我们  |

欧洲基督徒社区网站——一独立于任何宗教团体。本站的宗旨是向全球各种文化、信仰背景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基督教的平台,


同时希望通过介绍耶稣关于爱人如已、彼此饶恕、服务他人等教导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我的微博|Archiver|手机版|

欧洲基督徒社区版权所有 欧洲基督徒社区 © 2010-2014 欧洲基督徒社区

返回顶部